国产良家内射资源|亚洲无码潮吹喷水|青草四月五月在线|浮力影院草草在线观看|无码人妻系列视频|伊人久久加勒比欧美|依人草久视频在线|国产7777视频|99热精品无码|邪恶网站免费不卡

您所在的位置:網站首頁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親吻會“傳染”口腔疾病嗎?

作者:楊曉燕  來源:  時間:2023-08-22 17:19:13  閱讀量:
今天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——七夕,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給它添上了一層浪漫的色彩,情侶們常在這一天相會,用擁抱和親吻表達愛意。但,親吻雖甜蜜,過程中“交換口腔菌群”的影響可不能不重視。

口腔——人體第二大微生物聚集地
 
1958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里德伯格于2000年提出,人體是由人的細胞和所有共生微生物構成的“超級生物體”,是個非常復雜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寄生在人體體表和體腔內的微生物數量有數百萬億之多,包括細菌、古細菌、病毒和真菌等。
 
可以說,每個人都是一顆微生物的星球。而口腔,正是這顆星球的第二大國度,其微生物群豐富程度僅次于胃腸道。目前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人類口腔內至少包含179屬645種微生物。
 
口腔菌群的平衡是口腔健康的前提。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口腔內環(huán)境改變時,口腔微生物群的種類、結構就會發(fā)生變化,物質的代謝也會受到影響,出現(xiàn)口腔微生態(tài)失衡,導致齲病、
牙周病、口腔黏膜疾病等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。例如,常見的齲病,就是在含糖食物持續(xù)刺激下,口腔內菌群比例失調造成生物膜內pH 值下降致牙齒脫礦而形成。
 
反過來說,當你口腔內存在疾病,致病菌正處于活躍狀態(tài),這個時候與他人進行親吻,結果會怎么樣呢?
 
親吻——口腔細菌的“遷徙”途徑
 
2014年發(fā)表在《微生物組學》(Microbiome)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估計,一次持續(xù) 10 秒的親吻會造成大約8000萬口腔細菌的“遷徙”。親吻的頻率越高,菌群的一致性也就越高,每日親吻超過9次的伴侶會分享相似的口腔菌群。
 
有研究證明,口腔微生物群之間存在合作代謝現(xiàn)象。一些種屬的細菌可以改變局部微環(huán)境,使其有利于其他種屬細菌的生長。多種屬群落可導致多重感染,多種細菌協(xié)同作用可致病。這也意味著,在一方有致病菌感染的情況下,這樣的“細菌交換”可能會導致疾病。
 
清潔——口腔疾病的有效預防
 
齲齒、牙周病均是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改變所導致的口腔感染性疾病,而微生物群落其實有個大家更熟知的名稱——牙菌斑生物膜。
 
根據發(fā)生部位與齦緣的關系,牙菌斑可分為齦上菌斑和齦下菌斑。齦上菌斑以革蘭陽性鏈球菌為優(yōu)勢細菌,構成了牙齒平滑面的微生物群落,當飼以恰當的代謝底物時,這些群落就可能導致齲病的發(fā)生。齦下菌斑以革蘭陰性厭氧菌為優(yōu)勢菌,它們在牙周袋內形成群落并可導致牙周病。
 
牙菌斑會不斷形成,進行專業(yè)清潔后幾分鐘內,牙齒表面上會附著一層唾液蛋白薄膜層——牙獲得性膜,而口腔細菌通過特定的分子相互作用附著到已成型的牙獲得性膜上,形成牙菌斑生物膜的最初形態(tài)。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,可以影響牙菌斑生物膜的性質、形成及毒力。
 
而預防口腔疾病的關鍵在于及時清除牙菌斑:
1、刷牙
刷牙可有效地去除頰舌面和咬合面的菌斑沉積,顯著降低患者菌斑指數。 
2、牙線
 常規(guī)的刷牙只能清除頰舌側及咬合面的菌斑,約占牙菌斑總量的40%~60%,對鄰面的菌斑控制效果差,因此還需借助牙線等其他工具。
3、口腔含漱劑
 口腔含漱劑能有效減少口腔內細菌數量,尤其是牙面、舌背、扁桃體以及頰黏膜等處,并能抑制齦上菌斑的堆積,減少致病菌重新在牙面和牙周袋內定植。
4、潔牙
定期超聲波潔治去除齦上、齦下菌斑生物膜,是專業(yè)控制菌斑的有效方法。
 
口腔微生態(tài)的失衡不僅會導致口腔的發(fā)生,也與炎性腸病、糖尿病、
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系統(tǒng)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。汕頭口腔醫(yī)療中心提醒,做好口腔清潔保健,定期潔牙,實現(xiàn)良好的菌斑控制,才能維護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。
 
參考文獻
[1]徐欣,何金枝,周學東.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口腔與全身疾病預警中的作用[J].華西口腔醫(yī)學雜志,2015,33(06):555-560.
[2]一次親吻,交換8000萬口腔細菌[J].微生物學通報,2014,41(12):2581.
[3]李燕,何金枝,肖麗英等.口腔微生物組與疾病[J].國際口腔醫(yī)學雜志,2014,41(01):118-122.
[4]周學東,施文元.人體口腔微生物組群與牙菌斑生物膜[J].華西口腔醫(yī)學雜志,2010,28(02):115-118.
[5]施文元,周學東.人體口腔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[J].華西口腔醫(yī)學雜志,2010,28(01):1-4.
[6]張雨凇,覃文聘,何佳穎,焦凱.口腔微生態(tài)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進展[J].臨床口腔醫(yī)學雜志,2022,38(05):313-316.
[7]胡佩男,劉洋,李陽,趙敏君,魏科.口腔微生態(tài)與齲病防治的研究進展[J].現(xiàn)代醫(yī)藥衛(wèi)生,2022,38(09):1531-1535.
[8]李正權,林敏魁,閆福華.牙周維護治療期間的菌斑控制[J].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,2020,13(05):267-271.
 

【文章為科普用途,非宣傳目的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,醫(yī)療內容請以醫(yī)生診斷為準,部分配圖來源互聯(lián)網開放平臺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】

看過本文的網友還看過:
推薦閱讀
【微信掃一掃】 掛號/繳費/查詢更快捷